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全区加快转入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轨道,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进加强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量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活力,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广西实现“两个建成”日标提供科技支撑。
主要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到2017年,推动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逐步建立,科技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科研机构布局不断优化,实现创新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建成开放高效、富有竞争力的广西创新体系。到2020年,全面完成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进入全国中等行列,基本建成创新广西。
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服务发展。把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放在首位,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企业主体、协同创新。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广西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政府支持、市场导向。统筹发挥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法规、
标准规范和监客指导等方面的作用,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创新活力。
坚持统筹协调、遵循规律。按照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整体谋划、有序推进科技体制改革。
二、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改革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定出台我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研究探索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日和经费分配、评价成果的机制。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计划,改进科研项日管理流程,修订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建立科技报告制度,建设与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全区统一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改进财政科研资金管理,修订广西本级财政科研资金管理办法。
改革科技成果评价方式。取消科技成果鉴定的政府审批,将科技成果评价的实施主体由政府部门转变为社会化评价机构,出台广西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指导意见,指导社会化评价机构建立评价标准与规范,逐步实现科技评价行业自律发展。
三、改革完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机制
建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研究制定人方培养、使用、考核、激励、评价等相关配套措施,构建科技人方计划与科技计划、平台建设协同推进机制,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改进完善八桂学者、特聘专家制度,实施院士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实施科技人科技人才成长资助路线图计划,阶梯式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机制。 鼓励科研院所、 高等学校和企业科技人才双向流动,对服务产业成效明显的人才和创新团队给予鼓励支持。加大对企业院士工作站的支持,引导主席院士顾问及其科研团队与企业联合进行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
建立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制度。探索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科研能力和创新成果等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 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
四、加快推进科研机构分类改革
按照科研机构分类改革的要求,明确定位,优化布局,稳定规模, 提升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公益类科研机构要坚持社会公益服务的方向,探索管办分离,建设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完善科研机构法人治理制度、决策监督体系。
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要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
五、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立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机制,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研发产业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探索联盟运行新机制新模式。
完善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机制。制订鼓励支持企业成立研发机构的政策措施。加强全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以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带动企业白主创新能力提升。完善企业研发机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和差异化支持机制。
完善创新型企业的管理机制。健全创新型企业培育、评审和管理服务机制,辐射带动其他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创新型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创新骨干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 开展科技创业孵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创业解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科技中小企业抚育体系,促进一批成长期小企业加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六、建立健全成果转化机制
建设和完善技术市场体系。制定广西技术市场发展改革方案。建设规范的全流程网上技术市场和若干实体常设技术市场,构建专业化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链。建立技术市场主体协同运管机制, 逐步建成公平有序、活跌开放的全区技术市场体系。
培育和壮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指导培训,提升科技中介服务队伍技能,建设专业化、规范化中介服务机构,强化增值服务功能,建立完善保障中介服务机构合法权益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信用体系。
建立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奖补制度。引导技术市场各类主体,把实现技术转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逐步建立普惠性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后补助及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开展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试点工作。
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机制
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修订广西专利资助和奖励办法,健全发明创造工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导向。
完善识产权运用的政策措施。制订推进专利质押融资工作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板中介服务诚信管理制度,加快广西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和交易中心建设。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人方培养和使用机制,组建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完善公益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体系,建立专利行政技法信息公开制度、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举报投诉奖励制度。
八、改进和加强创新平台管理
完善创新平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创新平台分类管理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对创新平台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平台开放共享机制,健全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管理和文献共享制度。建立健全各创新基地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科研基础设施的常态机制。支持引进一批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合在广西设立分机构,建设广西科技创新中心。
加强科研基地绩效考评。研究制订广西重点实验室经費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自治区重点实验室评估体系,合理配置重点实验室资源,提升重点实验室创新能力。
九、创新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
完善高新区管理体制和发展机制。赋予国家和自治区级高新区相应的经济和行政管理权限,构建“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体系,强化综合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促进功能。加大对高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制度。
推动高新区科技金融改革创新。鼓励和支持高新区根据发展需要先行先试,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设立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
十、加强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自治区科教领导小组对科技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负责政策协调、任务分工和工作推进。建立和完善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科技厅设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科技体制改革工作。各相关部门要根据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分工责任,落实具体措施,强化组织实施。
加强学习调研。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精神, 加强与兄弟省市科技部门的联系对接, 充分借鉴各地科技改革的可行经验。继续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充分征求社会各界对我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建议,全面了解我区科技发展的实际情况,为深化改革打下基础。
强化宣传培训。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利用各种媒体强化对深化科技改革的各种政策、措施和办法等的解读, 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利用率。及时总结改革经验,树立改革典型,表彰改革先进事迹,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及社会各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强化督查落实。围绕科技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建立科技体制改革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和考核机制,分阶段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完成目标任务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